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斗南分隊辦理斗南義消分隊年中隊員大會暨環境急症-熱傷害介紹

  • 發布單位:救災救護指揮中心

為提升分隊救災義消人員的團隊向心力及專業知識,及因應台灣夏季炎熱又潮濕,人體若長期處在高溫環境無適當防護措施,身體可能因無法正常調節體溫,就容易發生熱傷害的情形,為使救災人員在救災環境時,能認知並預防自身是否有熱傷害之情形,特安排本次隊員大會針對環境急症-熱傷害介紹,以避免危害發生。
課程環境急症-熱傷害的介紹:
一、常見熱傷害的種類及症狀
1、熱痙攣:高濕熱環境下長時間活動時因流汗過多或在休息時僅補充水分而非電解質溶液,促使體液喪失形成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態。
2、熱暈厥:常見在炎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散熱,使大量血液跑到皮膚等周邊血管和四肢,導致腦部缺血,發生暫時性暈厥。
3、熱衰竭:流汗過多,未適時補充水分或電解質而導致的血液循環衰竭,常出現大量出汗、疲倦、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患者的核心體溫會上升。
4、中暑:大多是因為熱衰竭時未及時發現,患者此時會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C,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若不盡速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甚至死亡,中暑患者的死亡機率約為30%-80%。
二、熱傷害處置:
當熱傷害發生時,應保持冷靜協助患者,除了穩定患者的心情,並牢記「蔭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五個步驟,將患者的熱傷害程度降到最小,不可使用酒精及退燒藥,不讓錯誤的迷思耽誤了患者的就醫治療。